“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拉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一句改编自泰戈尔的诗句,说的不是爱情,而是在调侃雾霾。当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与科技发展相伴而生时,很快也明白了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日前,在北京科技大学举办的2014海峡两岸青年创意论坛上,人们把科技发展的希望寄予青年期待他们当中的某些发明创造未来可能成为治污、治霾的利器。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17所高校的200余名大学生纷纷走上讲台,分享了他们的环保创意理念。
“默默地期盼北京有个好天气欢迎你们到来,也特别高兴有个好天气迎接你们到来”开幕式上,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张欣欣也借着环保主题调侃了北京的天气。
在这场以“环境科技与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论坛中,满眼的绿色给了《中国科学报》记者最直观的感受。为了表示对台湾同胞的尊重,组委会还特意用繁体字书写了现场条幅、活动指南等。
据介绍,以“两岸高校创新、青年学子交流”为主题的海峡两岸青年创意论坛始自2004年,共吸引到38所台湾院校近千名师生参加,慢慢的变成为北京科技大学的品牌活动之一。“每年一到暑假就有台湾学生在打听论坛何时召开。”北科大党委书记罗维东说,该活动在台湾高校中的人气越来越高。
事实也正是如此。台湾学生小陈和记者说,为了来北京,他整整准备了一学期。当然,他所期待的不单单是赛场比拼,还有北京的文化。听说论坛结束后,主委会安排他们参观长城、南锣鼓巷、798艺术工厂,小陈很是兴奋。
而台湾东华大学学生张慧津则表示:“很好奇大陆的学生在想什么,也很想看看我们的世界差别在哪里。”她希望能够通过在大陆的见闻、学生交流中找到一部分答案。
通过震动来发电的隔音墙、狗粪回收可用于能源再利用、斑马线与发电联系在一起在新奇理念的碰撞下,产生的环保梦想也是五彩斑斓的。
“微型蓄电发电器”,乍一听是一个很学术的项目,其实只是台湾东华大学5位女生倡议的“用人体运动发电”的小创意。她们的创意取自哈佛学生的课程报告,如果创意能够实行,将会有一个贴身携带的小物件,把踢球、行走等运动中产生的动能转化成电。
“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为台湾电力资源紧张减轻负担;从小的方面来说,还能解决图书馆找不到插座的难题。”组员汪怡君认为,尽管跟大工程比较,她们也许做不了太大改善,但这并不代表“大学生可以什么都不做”。
从小处着眼进行创新、改良,也正是大学生所长。在北京科技大学“新型送风式静电除PM2.5口罩”小组成员刘伟国看来,如果无力改变环境污染,做好自身保护很重要。
他们借鉴矿山作业防护面具,设计了外置式过滤器、送风机,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减少了污染空气进入口罩,除尘效果不仅优于一般的PM2.5口罩,还可以延伸用作哮喘病治疗、工业厂矿的简单防护、军队的防毒处理。
刘伟国表示,参加海峡两岸青年创意论坛,重点是开拓眼界。事实上,他们的创意,也是在与导师的交流过程中诞生的。“希望有一天能到台湾去,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灵感的火花。”
来源:乐鱼体育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05-30 13: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