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胜于蓝!苏-27衍生出的战机家族在中国空军遍地开花

  1992年,第一批经从俄罗斯转场到中国的苏-27SK战斗机,成功交付中国空军,这是国内订购的第一批24架苏-27战斗机的第一部分。对当时的苏霍伊集团,以及新生的俄罗斯航空工业而言,这份价值约8亿美元的订单,是两者日后进军国际战斗机市场的起点。而对于当时的中国空军而言,这批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加入,也是向现代化腾飞的开始。只不过当时两国都没想到的是,后来苏-27在中国的发展是如此昌盛,以至于丝毫不在俄罗斯自己对苏-27的改进之下。

  1996年,国内在引进两批共48苏-27SK和苏-27UBK之后,正式与俄罗斯签订了组装生产200架苏-27SK战斗机的协议,这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歼-11A的国产仿制型号。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原计划的200架只生产了约105架,这是国产歼-11发展的第一阶段。其中,航电设备、机体及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均由俄方提供,国内生产的零部件比例虽然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逐步上升,但对于俄方的依赖依然很严重,实际上只处于最早期的仿制阶段。因此,这种生产模式很快就不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设计单位转而将精力投入歼-11发展的第二阶段,也就是歼-11B和歼-11BS的生产之中。

  相比于歼-11A,歼-11B系列最主要的特点是,像发动机、雷达等核心零部件全部由国内生产。当然,由于国产涡扇-10“太行”发动机早期性能存在一定不足,使得歼-11B在服役早期出现了一定问题。但客观地来说,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先进航空发动机领域,达到较高水准的国家来说,这种从零开始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歼-11B能够最终靠搭载俄制AL-31F发动机,避免早期动力不足的尴尬,但后期其他国产型号还是迟早要面临发动机的问题,与其选择逃避,不如勇敢面对,歼-11B搭载涡扇-10并不是错误的选择。相比之下,歼-11B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搭载数字化电传操纵系统,仍然使用模拟电传操纵系统,才是最为明显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部分。

  当然,在歼-11B身上存在的这个不足,最终在歼-11BS身上得到了比较完美地解决,使得歼-11BS虽然是双座型号,但其机动性能比歼-11B反而有一定提升。更重要的是,歼-11BS在命名上,虽然是苏-27UBK双座教练型的仿制型号,但由于其应用的技术水平较高,其实就是国内兼顾苏-27UBK和苏-30MKK衍生而来的型号。而事实上,苏-30系列战斗机的技术起源,本来就是俄罗斯自用的苏-27UB双座教练机。在与印度合作开展苏-30MKI项目时,早期提供给印度空军的,就是进行简单改造的苏-27UB,当然,后期这批战斗机又返回俄罗斯进行了一定改进。

  而在歼-11B和歼-11BS之外,同属第二代歼-11发展序列的,还有歼-15这款搭载在航母上的舰载型号。事实上,如果去掉歼-15针对上舰特意加强的起落架和着舰尾钩,以及在整个歼-11系列中,别具一格的三翼面布局,那么歼-15其实就是一款在歼-11B基础上,通过升级机载雷达,具备精确打击能力的多用途战斗机。因此,歼-11B、歼-11BS和歼-15,都可以算作歼-11发展的第二阶段,也是目前生产数量最多的一个阶段。其中仅前两者就生产了超过300架,而歼-15目前生产数量不详,但一般预计超过50架。而相比之下,歼-11的第三阶段型号同样不少,但目前量产服役的却只有歼-16。

  作为与歼-20、歼-10C并列的空军三剑客之一,歼-16的性能无可争议。实际上,目前生产超过200架的歼-16,已成为空军现阶段最有效的远程空中精确打击力量,而在歼-16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歼-16D电子战机,更是性能超群。据官方报道称,目前歼-16D正与歼-20隐身战斗机联合训练,未来绽放更璀璨的光芒,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除此之外,按照设计单位原本的规划,应该还有一款与歼-16D并列的歼-11第三阶段型号,那就是歼-11D。

  从目前流出的资料来看,歼-11D本质上是一款在歼-11B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三代半多用途战斗机,其与歼-16最大的不同在于,歼-11D是单座,更强调对空,而歼-16是双座,更强调对海、对地。然而,由于歼-11D与歼-16在任务上存在极大重合,以及发展速度偏慢,最终在国内引进的24架苏-35战斗机后,已经失去了服役的可能,目前成为歼-11B后期改进的技术标准。

  此外,从理论上来说,歼-11B与歼-11D之间,应该还存在一个名为歼-11C的型号。但目前各方流出的资料中,都没有证据说明,有歼-11C发展但随后流产的描述。因此,目前一般认为歼-11C应该是歼-15或歼-16早期的代号,只是由于局势发展或者应用领域变化太大,因此获得了一个新的编号。而从项目发展时间上来说,歼-16是在歼-15之后现身。并且,歼-16本身是在歼-11BS基础上衍生而来,歼-15才是歼-11B的后续发展型号,因此,歼-15曾经是歼-11C的概率更大一些。

  相比之下,早前有过零星消息,如今彻底被隐身舰载机遮住锋芒的歼-15弹射型,在未来将是与歼-16同期服役的歼-11第三代型号。而从目前来看,歼-16服役数量已超过200架,并且依然在高速生产之中,暂时也没看到可以取代歼-16的新型战斗机,反倒是有大批歼轰-7A等待歼-16替换,因此其最终生产数量将相当可观。

  而歼-15弹射型则担负着,早期验证航母上弹射系统稳定性,后期与隐身舰载机配合,执行对海、对地打击的重要任务,其生产数量注定也不会太少。再加上目前还在早期生产阶段的歼-16D,歼-11第三阶段型号的总生产数量,有望超过第二阶段,最终逼近500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终结中航工业对苏-27这款来自北方的“侧卫”,所进行的一系列国产改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来源:乐鱼体育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07-07 03:54:38